公司动态

干货!阿里巴巴UCAN大会设计大咖秀回顾

4月27日早上八点,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报告厅高朋满座,UCAN用户体验设计论坛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体验同行。当天大咖云集,阿里巴巴各派UED掌门人、企业高层、用户体验行业的专家、学术界的带头人齐聚在这里现场论道。小编今天带来最强干货笔记整理。

ucan-conference-design01

ucan-conference-design02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官 董本洪“开幕致辞”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官董本洪先生为大会致辞。董本洪先生在致辞中肯定了设计对于商业价值的作用。他说道,“用户体验就是最好的营销,设计就是最好的产品。用户体验和设计就是现在推动整个世界前进最重要的力量。”从星巴克到苹果,体验设计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重构整个商业的过程中,呼吁整个行业参与进来体验升级,改变这个世界。

ucan-conference-design03

 

阿里巴巴消费者事业群资深总监 杨光“新设计x新商业”

阿里巴巴消费者事业群资深总监杨光做了大会的主题演讲:“新设计x新商业”。杨光从三个观点阐述了新的商业环境下,设计的机遇与挑战。一是中国经济转型期,需求升级造就消费升级。内容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设计师的视野要从产品框架拓展到内容创意。二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人们面临终端升级到体验升级的变化。这就要求设计师从更多延伸领域和维度去考虑交互设计,也要从全链路去考虑广义的产品。三是从技术升级到设计升级。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设计,节省效率,赋能设计生态。并且重磅发布了阿里的人工智能设计产品——鲁班。

ucan-conference-design04

 

同济x特赞 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范凌博士“设计与人工智能的未来”

来自“同济x特赞 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范凌带来了精彩的设计与人工智能研究报告。报告围绕四个问题来探讨。第一,人工智能作为政治、经济、技术和人文条件对设计有什么意义。第二,设计是否可以转化为计算的问题,局限和机会是什么?第三,数据、算法和智能对设计所服务的不同产业产生了什么影响和改变。第四,人工智能会带来什么新的设计角色和设计问题。报告披露研究得出的很多有趣的数据和现象,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方面带领大家走进人工智能与设计的未来。

ucan-conference-design05

 

阿里巴巴智能实验室高级交互设计专家 吴春松“当设计遇上AI”

随后阿里巴巴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吴春松向大家讲述了人工智能和设计结合的具体案例,首次发布鲁班项目背后的故事。演讲提到鲁班的目标是打造商业设计大脑,难点是缺少标注数据、设计不确定性、无先例可循,项目核心是把设计问题转化为数据问题,让机器感知设计。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人工智能做设计的原理和逻辑,并且展望了人工智能和设计在未来的发展。

ucan-conference-design06

 

蚂蚁金服UED总监 梁山鹰“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设计应用”

蚂蚁金服UED总监梁山鹰的演讲是关于新技术带给新设计的思考。他作出三个趋势总结,第一是“主动信息UX”,人类获取信息方式一直以主动形态替代被动形态,从报纸电视到桌面电脑,从移动手机到穿戴设备,最终达到AI Everywhere。体验特征是便捷性、主动性与智能性。第二是“重建真实UX”, 人们正在尽力模拟和现实世界相似的场景。体验特征表现为还原性、直观性。第三是“感官交互UX”,虚拟场景充分与人体各种感官系统进行交互,各种感官交互融为一体,对应的体验特征为一体性、真实性。最后山鹰对新设计提出了思考,他提到执行方式会变,设计文化不变。潮流短暂,理念长久。

ucan-conference-design07

 

IDEO中国区设计总监 林家俊“ 推动新时代的设计价值”

IDEO中国区设计总监林家俊对新时代的设计价值提出了有趣的观点。演讲开始抛出了两个问题:设计的永恒价值在哪里?设计应该如何为这个新的时代服务?他分别从产品、组织、生态三个层面去探讨了设计价值和设计责任。林家俊先生对设计价值的广泛思考具有很深的意义。产品层他提出设计需要反思“新技术与人的关系”,设计师应该从关系的高度去思考问题。组织层面通过Hunter Gatherer和IDEO小红本的故事提出企业组织的创新设计的一些要素:使命/文化、战略、激励、人才、流程、架构。最后在生态层面提出了观点:组织内部要有创新领导力,需要多元团队的通力合作,通过以人为本的方法来找到设计方向。

ucan-conference-design08

 

韩国PXD设计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 Jeon Seong Jin“User Context Modeling in UX Design Process”

韩国PXD设计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 Jeon Seong Jin演讲的题目是《体验设计过程中的用户 场景模型》。演讲中分享了多个精彩的项目案例,详细地讲述了项目的过程。清晰的描述了发现问题(discover)、定义问题( define )、深入问题(develop)、解决问题( deliver)四个设计过程。

ucan-conference-design17

 

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辛向阳“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Experience Design”

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辛向阳老师是第一位来自高校的演讲者,他提出当商业模式日趋成熟之后,用户体验变得非常重要,设计师的价值会凸显出来。辛老师今天主要是抛出一个问题引发大家对设计对象、设计范畴、设计定位的思考。用户体验不单单是界面、弹窗这些东西。很多产品被设计出来之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那么生活方式可以作为对象被设计吗?文化的构建可以被设计吗?他带着学生研究生活方式、研究体验、研究文化,解构这些“概念”,尝试将它们作为设计对象。从用户体验到生活方式构建,某种维度上讲,它是用户黏性形成的过程。这些问题还值得设计师去思考,值得企业去研究。

ucan-conference-design09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 Benjamin Bacon“Future Design”

来自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教授Benjamin Bacon本身具有很多交叉背景,在不同领域都有所见长,现场他结合自己的音乐才华,融入新兴的交互形式向大家展示了精彩的多媒体交互案例。技术与艺术得到结合。Benjamin Bacon强调身体与环境交互的思考。

ucan-conference-design10

 

物灵科技CEO顾嘉唯“智能时代的人机共生 ”

物灵科技CEO顾嘉唯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从初期人工智能解决的问题和原理讲到未来的发展 。第一波机器学习是通过人的经验来塑造的,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大数据作为资源,人工智能作为工具,这是智能时代的人机共生。接着从弱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我们在探索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我们开始想未来如何控制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是通过人的 很多经验和积累当中的用户行为,不断塑造机器的能力。未来我又要走向哪个时代?我们要去到一个人工智能无所不在的时代。顾嘉唯通过一系列物灵科技的产品案例阐释了和渗透了他对人工智能设计的理解。

ucan-conference-design11

 

博世中国区UED负责人 Dominic Winkler“From User Experience to Design Thinking in a big Corporation”

博世中国区UED负责人Dominic Winkler,他讲到公司的商业模式和体验的关系,公司一定要跟随时代的变化及时作出颠覆性的创新和革命性的创新,所以博世的创新观念是渐进式的创新,最终结局很可能是灭亡。创新的三个支柱是用户、商业、技术。博世公司的设计观是为生活创造。用户研究、交互设计、服务设计、视觉设计、工业设计、模型制作与交换管理构成了博世的设计技能表。随后Dominic Winkler以博世的产品案例向大家介绍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流程:了解实地的人→信息综合梳理洞察→设计概念转换→模型制作→测试和反馈。

ucan-conference-design12

 

阿里巴巴国际UED负责人 傅利民“立足杭州,服务全球的设计”

4月28日上午,经历了一天高强度的知识输出和输入之后,大会的热度并没有降低。阿里巴巴国际UED负责人傅利民在第二天开场带来《立足杭州,服务全球设计》的演讲。他分享了六点服务全球设计的观点和经验:人才国际化、跟随用户趋势、利用国际平台、全球战略 本地行动、利用主题优势、向用户学习。

ucan-conference-design13

 

阿里妈妈UED总监 萧健兴“生态UED学习”

阿里妈妈UED总监萧健兴带来生态UED学习的思考。萧健兴同时也是淘宝UED大学的校长,讲演中他从几方面讲了人才培养的一些想法。第一点是设计师需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组织形态,是实验型?混合型?孵化型?不同公司中,UED在组织生态中的位置不同,你的位置在哪里?第二点是设计师的能力——“听和聚”,设计师不再是单纯的生产者,更是人类体验生态中的寻路者、引路者、构建者。第三点是打造内部人才系统:文化打底,岗位定位,分层培养,领导力成长。第四点是新时代设计师能力描述,比如心中有“数”、解决重复劳动、创造力、全链路、“创数力”、数据共生化设计。

ucan-conference-design14

 

Airbnb创意总监 Steve Selzer“Designing for Friction: Thoughts on the Future of Human-Centered Design”

Steve Selzer首先探讨了设计价值,探讨了以往我们熟悉的人本设计与社会价值的冲突。他提出了“为摩擦而设计”,摩擦引领我们自我反省、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继而通过Airbnb的很多案例去讲述他们如何为用户在旅行中移除摩擦以及适当的结合摩擦与舒适,让用户体验到自我探索的乐趣。Steve Selzer提出了“摩擦设计”的四个原则:第一,为了能力建设而设计(skill-building);第二,为了自我反映而设计(self-reflection);第三,为了碰撞而设计(collisions);第四,为了对立冲突而设计(confrontation)。

ucan-conference-design15

 

teamLab创始人 猪子寿之“Digital art can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eople in the same space”

teamLab以绚丽迷幻的多媒体艺术设计著称,他们善用不同的载体以及视觉元素去表达和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创始人猪子寿之直接为大家带来了一场视听饕餮,有的作品通过对植物、光线、水等自然元素的运用,让观众体会到一种时空感;有的作品通过流动的线条、舞动的投影去跨越艺术的界限,表达一种暧昧。许多在米兰、东京、伦敦、巴黎参展的作品都在UCAN的舞台上登场。话不多说,看图。

ucan-conference-design16


     
有事联系我